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佛经 > 楞伽经 > 正文内容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楞伽经  时间:2014-05-14   作者: 宋智明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这部经是佛教传灯的经典,达摩从印度来,他就是带着这个《楞伽经》来印证心地的。所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那么,他主要就是直指有根基的人当下见到佛性。如果是已经见到佛性的人就当下能够印证、明白,能够开智慧,能够承当这个本性的真实之道。然后,绵密保护,发扬光大,成就大道。

  现在我们开始。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奉 敕译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大海滨摩罗耶山顶楞伽城中。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其诸菩萨摩诃萨。悉已通达五法三性诸识无我。善知境界自心现义。

  通达五种法、三自性、诸识:即八识、无我的道理,善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现的意义。大圆满也讲,一切境界都是自心之所显现。

  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

  在本性的光明里面做种种游戏,这个游戏有无量,而处处获得自在,具有三昧神通的一切力量。

  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不用到哪里去求灌顶,证到这个本性光明的人,诸佛都在空中给他灌顶。

  皆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

  来这个大会。

  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其上首。尔时世尊。于海龙王宫说法。过七日已从大海出。

  在海龙王宫说法,过了七天之后,从大海出。

  有无量亿梵释护世诸天龙等。奉迎于佛。尔时如来。举目观见摩罗耶山楞伽大城。即便微笑而作是言。

  梵,是梵天。释,是释种。佛看到摩罗耶山的楞伽大城,这个山顶非常的高,人是进不去的,非常高的一个山,这个也不是人间,众生看不到的地方。佛看到那个山以后,就微笑而作是言。

  昔诸如来应正等觉。皆于此城说自所得圣智证法。

  过去的佛都在这个山顶的那个楞伽大城上,说自己所证得的圣智诸法,这就是佛的自证自受用身,自己成就的。有的法是为众生方便讲的、方便建立的。

  非诸外道臆度邪见及以二乘修行境界。我今亦当为罗婆那王开示此法。尔时罗婆那夜叉王。以佛神力闻佛言音。遥知如来从龙宫出。梵释护世天龙围绕。见海波浪。观其众会藏识大海

  这个罗婆那王,他见到佛从龙宫出来,有这么多的梵释护世天龙的围绕,甚至见到海的波浪,他观到“众会藏识大海”,在众会当中,象第八识叫藏识大海。

  境界风动转识浪起。发欢喜心。

  众生都在第八识的藏识当中起种种风波,变现根身世界,他看得很清楚,这个时候他发起欢喜心。

  于其城中高声唱言。我当诣佛请入此城。

  他说我应当去请佛到这个城中来。

  令我及与诸天世人于长夜中得大饶益。

  得到大的饶益。

  作是语已。即与眷属乘花宫殿往世尊所。

  他不是乘着车、乘着马,乘着华丽的宫殿一直到世尊所在的地方。

  到已下殿右绕三匝。作众伎乐供养如来。所持乐器皆是大青因陀罗宝。琉璃等宝以为间错。

  “间错”,互相间错起来的。

  无价上衣而用缠裹。其声美妙音节相和。于中说偈而赞佛曰

  罗婆那王乘着宫殿去请佛、用音乐供养佛,这个时候他就赞叹佛了。

  心自性法藏

  其实他是示现的大菩萨,他在这个偈里面就首先讲,心的自性就是最广大的法藏,一切佛法、一切世界都在这里包含。

  无我离见垢

  当我们没有我的时候,离开了一切知见的垢。垢,就是染污、垢染。

  证智之所知

  以证悟自性的智慧,达到所知的境界。知,就是我们本性的这个作用,智慧的所在,知也就是叫明白。我们听到声音、看到形色,都是我们的知,叫灵知。证到本性的智慧,然后显现这个清净无分别的知,叫妙知或者叫妙光常智。这妙知以后才能起方便用,才能知道怎么用,恰到好处的用。所以开悟的人,他最微妙的地方在哪里?在这个知上。所以神会大师讲了这么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从本性里面流露出来,就指六根门头都是放光的,他就是这个灵知。所以说,证悟到真实智慧的人,他所知的是什么?他知的是怎么用,那么

  愿佛为宣说

  这些境界是只有佛才能说,所以说“愿佛为宣说”,这是禅或者说密最高的地方,是佛所自证的地方。

  善法集为身 证智常安乐

  变化自在者 愿入楞伽城

  我们世俗的人以身体为身,四大和合为身体,然后有饮食、衣服、睡眠为庄严,庄严这个身体。但是,修道的人以善法为身,修一切善法作为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就叫报身,善法积聚的报身。证到真实智慧的人会常安乐,一直会安乐自在。“变化自在者”,在这里面有种种的用,这个用就是变化,化身之用、神通之用,就是叫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得自在的人,“愿入楞伽城”,愿你们到楞伽城来,有佛来宣说这个无上的大法。

  过去佛菩萨 皆曾住此城

  此诸夜叉众 一心愿听法

  尔时罗婆那楞伽王。以都吒迦音歌赞佛已。复以歌声而说颂言

  世尊于七日 住摩竭海中

  就是海龙王龙宫里说法。

  然后出龙宫 安详升此岸

  我与诸婇女 及夜叉眷属

  输迦娑剌那 众中聪慧者

  悉以其神力 往诣如来所

  各下花宫殿 礼敬世所尊

  复以佛威神 对佛称己名

  我是罗刹王 十首罗婆那

  今来诣佛所 愿佛摄受我

  这是做为一个弟子对佛的祈请:愿佛摄受我。

  及楞伽城中 所有诸众生

  过去无量佛 咸升宝山顶

  住楞伽城中 说自所证法

  世尊亦应尔 住彼宝严山

  菩萨众围绕 演说清净法

  我等于今日 及住楞伽众

  一心共欲闻 离言自证法

  我念去来世 所有无量佛

  菩萨共围绕 演说楞伽经

  此入楞伽典 昔佛所称赞

  愿佛同往尊 亦为众开演

  请佛为哀愍 无量夜叉众

  入彼宝严城 说此妙法门

  此妙楞伽城 种种宝严饰

  墙壁非土石 罗网悉珍宝

  此诸夜叉众 昔曾供养佛

  修行离诸过 证知常明了

  夜叉男女等 渴仰于大乘

  自信摩诃衍 亦乐令他住

  惟愿无上尊 为诸罗刹众

  瓮耳等眷属 往诣楞伽城

  我于去来今 勤供养诸佛

  愿闻自证法 究竟大乘道

  愿佛哀愍我 及诸夜叉众

  共诸佛子等 入此楞伽城

  我宫殿婇女 及以诸璎珞

  可爱无忧园 愿佛哀纳受

  我于佛菩萨 无有不舍物

  乃至身给侍 惟愿哀纳受

  这是罗婆那王对佛的赞叹和劝请,劝请佛入这个城市对大众说法。

  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即告之言。夜叉王。过去世中诸大导师。咸哀愍汝受汝劝请。诣宝山中说自证法。未来诸佛亦复如是。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

  “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这句话很重要。这是什么呢?这是修行大道的人,他证入甚深观行的时候,要现法乐者,得现法之乐。现在明心见性,就不再有烦恼,不再有执着,他住于现法的大乐当中的人所住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在哪里?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那个楞伽大城也就是我们的法城,每个人的本性的觉性之城。说地方,其实都是指自心的。

  我及诸菩萨哀愍汝故受汝所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时罗婆那王。即以所乘妙花宫殿奉施于佛。佛坐其上。王及诸菩萨前后导从。无量婇女歌咏赞叹。供养于佛往诣彼城。到彼城已。罗婆那王及诸眷属。复作种种上妙供养。夜叉众中童男童女。以宝罗网供养于佛。罗婆那王施宝璎珞奉佛菩萨以挂其颈。尔时世尊及诸菩萨受供养已。各为略说自证境界甚深之法。时罗婆那王并其眷属复更供养。大慧菩萨而劝请言

  这个时候,罗婆那王劝请、供养以后,佛简单的给他们指点了自证的法门。这个时候,大慧菩萨出来了,作了一种劝请。

  我今诸大士 奉问于世尊

  一切诸如来 自证智境界

  一切如来他自己证到的是什么样的智慧、什么样的境界呢?

  我与夜叉众 及此诸菩萨

  一心愿欲闻 是故咸劝请

  我们大家都想听佛的自证境界。

  汝是修行者 言论中最胜

  是故生尊敬 劝汝请问法

  自证清净法 究竟入佛地

  离外道二乘 一切诸过失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一一山上皆现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罗婆那王及其众会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一一国中悉有如来。一一佛前咸有罗婆那王并其眷属。楞伽大城阿输迦园。如是庄严等无有异。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

  “智境”,自已所证的智境。这里是变化,化作了每个山都有佛,佛前面都有罗婆那王、还有大慧菩萨请法,等等情景。

  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罗婆那王唯自见身住本宫中。作是思惟。向者是谁谁听其说所见何物是谁能见。

  这里就是像禅宗的公案一样,他在这里观照了,作是思维,“向者是谁”,我所面对的是谁?“谁听其说”,是谁在听说?那么,比如说,罗婆那王他是修行了很多劫数了,他是经常请佛说法,难道你这点不懂么?所以说,这个问题提出来就给我们反照:听法的是谁呀?谁听他说法?所见是何物?我们见到茶杯、见到世事物是什么东西呢?是谁能见?是什么东西能够见这些世事物呢?这就是禅宗的参究了,就叫你回光反照。

  佛及国城众宝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

  现在没有了,佛都隐退了,又在哪里呢?

  为梦所作为幻所成。为复犹如乾闼婆城。为翳所见。

  “翳”,就是眼睛有病,眼翳。

  为炎所惑。

  阳炎,太阳照下来,地上的阳炎。

  为如梦中石女生子。为如烟焰旋火轮耶。复更思惟。一切诸法性皆如是。

  这样想过以后,现在佛刚才在说法,现在都隐没了,是不是幻化呢?种种比喻。那么,突然之间他就思维到了,更进一步。其实是告诉我们,应该如是思维,“复更思惟。一切诸法性皆如是”,都是空性,一切诸法都不是真实的。

  唯是自心分别境界。

  都是自心的分别境界。

  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

  其实没有能见的东西。没有能见的心,也没有所见的境界。

  无有能说亦无所说。

  没有能所,佛教讲:“能所双亡,性即真”。能所双亡,这个性就是真性,有能有所都是对立。

  见佛闻法皆是分别。

  见佛和闻法都是分别。

  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时楞伽王寻即开悟。

  这个时候,就是这样思维的时候,楞伽王当下就开悟了。开悟就是通过这段话、这一种明白就是叫开悟了,真正明白了,寻即开悟。

  离诸杂染

  当下心就清净了,没有什么杂染。

  证唯自心。

  证悟到就是自心所现,一切境界都是自心的显现。

  住无分别。

  当下住在什么地方,清净的无分别当中,一切境界都没有分别了。

  往昔所种善根力故。于一切法得如实见。

  “如实见”,就是实相,一切诸相非相叫“如实见”的实相。

  不随他悟。

  不随别人的语言,不随他悟,这是自悟。

  能以自智善巧观察。永离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为修行师。现种种身善达方便。巧知诸地上增进相。常乐远离心意意识。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着。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趣于佛地。闻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应如是见。

  这就是说,肯定他了,空中发出声音,他说:善哉大士,就像您刚才所学的、所思维的,打破能所、离开分别、见到本性、豁然开悟。那么,一切修行人也应该像你这样学,应该如是见、无所见,见到本性。

  一切如来应如是见。一切诸法若异见者则是断见。汝应永离心意意识。

  我们人的心念飘来飘去的,种种想法,总想抓住什么,都是心意识的执着,离开这些,就没有执着。

  应勤观察一切诸法。应修内行莫着外见。

  “内行”,就是心地法门,作自性的功夫。

  莫堕二乘及以外道。所修句义所见境界。及所应得诸三昧法。汝不应乐戏论谈笑。汝不应起围陀诸见。亦不应着王位自在。

  也不要执着王位,何况世界的一些地位。

  亦不应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实修行者行。能摧他论能破恶见。能舍一切我见执着。能以妙慧转所依识。能修菩萨大乘之道。能入如来自证之地。汝应如是勤加修学。令所得法转更清净。善修三昧三摩钵底。莫着二乘外道境界以为胜乐。如凡修者之所分别。外道执我见有我相。及实求那而生取着。二乘见有无明缘行。于性空中乱想分别。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

  这个时候你所证到的就是自证圣智,你的智慧和圣人是一样的智慧,叫自证圣智。

  于诸有中受上妙生。

  “于诸有中”,三界有三?25有,种种变化。那么在这个当中,你受善上妙之生。

  楞伽王。此大乘行破无明翳。灭识波浪不堕外道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执着于我。作诸异论

  提出特别的东西、奇奇怪怪的东西,标新立异,说自己功夫高、神通大、有智慧、有什么了不起,就这样子,起外道议论,然后和别人争论、辩论、辩个高低。

  不能演说离执着见识性二义。

  外道他不能演说怎么样离开执着、怎么样见到识的本性,这两义他做不到。

  善哉楞伽王。汝先见佛思惟此义。

  如是你刚才见到佛的时候,佛隐没了,你思维这个意义,知道诸法是空性,然后悟到了,这个能见所见都是空的,才开悟了。那么

  如是思惟乃是见佛。

  你刚才这样的思维,是见佛的方法。

  尔时罗婆那王。复作是念。愿我更得奉见如来。如来世尊于观自在。离外道法能说自证圣智境界。超诸应化所应作事。住如来定入三昧乐。是故说名大观行师。亦复名为大哀愍者。能烧烦恼分别薪尽。

  “薪”,就是柴,烦恼的柴已经烧尽了,没有烦恼可以烧了。

  诸佛子众所共围绕普入一切众生心中。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我今愿得重见如来大神通力。以得见故。未得者得已得不退。离诸分别住三昧乐。增长满足如来智地。

  这是楞伽王对佛的一种请求,或者说,一种表示。

  尔时世尊。知楞伽王即当证悟无生法忍。

  前面是开悟,这里还要进一步证悟无生法忍。

  为哀愍故便现其身。令所化事还复如本。时十头王见所曾睹。无量山城悉宝庄严。一一城中皆有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以严其身。自见其身遍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围绕说自证智所行之法。亦见十方诸佛国土。如是等事悉无有别。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以慧眼观非肉眼观。

  以慧眼来观,不是用肉眼来观,这句话很重要。慧眼能够见到这个无分别显现,肉眼只看到差别的事相。

  如师子王奋迅回盻欣然大笑。

  佛哈哈大笑,欣然大笑。

  于其眉间髀胁腰颈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无量妙色光明。

  放光了,前面他所开悟的是见到本性,这里是证无生法忍的证境,所以佛发无量光明,即报身开现光明,让他证到这个大道,这个境界又更进一层了。

  如虹拖晖

  彩虹一样,一片彩虹,拖着无量的光辉。

  如日舒光。

  好像太阳放出的大光明一样,这个时候佛放报身光明。

  亦如劫火猛焰炽然。

  火非常猛烈,佛放无量报身光明,这个光凡夫眼睛都睁不开的,不可能见的,只有开悟的人才能见这种光。见到这种光的时候,自己的报身光明就引发出来了,就是说证的境界,证道的境界了。

  时虚空中梵释四天。遥见如来坐如须弥楞伽山顶欣然大笑。尔时诸菩萨及诸天众咸作是念。如来世尊于法自在。何因缘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动。住自证境入三昧乐。如师子王周回顾视。观罗婆那念如实法。

  这个时候,佛没有说什么,就是这样放光大笑,然后观罗婆那王,念如是法。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先受罗婆那王请。复知菩萨众会之心。及观未来一切众生。皆悉乐着语言文字。

  他知道未来的众生都是非常“乐着”执着语言文字,总是在道理上会,他不知道当下证的境界怎么样,所以

  随言取义

  都是随着语言来取义。

  而生迷惑。执取二乘外道之行。或作是念。世尊已离诸识境界。何因缘故欣然大笑。为断彼疑而问于佛。

  他实际知道为了断那些众生的疑惑,他故意要问佛。

  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观世间愍诸众生。于三世中恶见所缠。欲令开悟而问于我。诸智慧人为利自他。能作是问。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种之义。今亦欲问。未来亦尔。此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皆不能测。尔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而告之曰。楞伽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我当为汝分别解释满汝所愿令汝欢喜。能以智慧思惟观察。离诸分别

  经常要提到“离诸分别”这个字。

  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为诸如来之所摄受。住奢摩他乐远离二乘三昧过失。住于不动善慧法云菩萨之地。

  “善慧法云”是九地十地了。

  能如实知诸法无我。当于大宝莲花宫中。以三昧水而灌其顶。复现无量莲花围绕。无数菩萨于中止住。与诸众会递相瞻视。如是境界不可思议。楞伽王。汝起一方便行住修行地。复起无量诸方便行。汝定当得如上所说不思议事。处如来位随形应物。汝所当得。

  意思说,你如果能够安住在无分别念当中,开始的时候是起一种方便行来修行,起这个灵知妙用在现实当中起用,慢慢的“复起无量诸方便行”而行,然后你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佛刚才示现的这个报身上的功德的无量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处于如来所成就的地位。也就是意思告诉我们,一个人开悟见性以后,那么,心里面没有分别了,越来越清净,没有执着,不烦恼,然后要起妙行,在现实当中用,善于转*轮在现实当中用,然后逐步逐步的开发无量的方便行,那么,你的功德就会成就了,报身会圆满了,无量无量不可思议的事自然会出现,而不是求来的,自然会开发出来。所以说“随形应物”,什么叫随形?随种种众生的形而起种种的变化,你去应缘,应他们的缘,汝所当得。

  一切二乘及诸外道梵释天等所未曾见。

  他们见不到,他们得不到的。

  尔时楞伽王。蒙佛许已。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

  他也是这样了,就是像佛一样,在清净光明好像大莲花的宝山顶上。

  从座而起。诸婇女众之所围绕。化作无量种种色花。种种色香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及余世间未曾见闻种种胜妙庄严之具。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过诸天龙乾闼婆等一切世间之所有者。又复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见诸音乐器。又复化作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复现种种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为供养。

  这就是佛这样开示许可以后,因为楞伽王也是很久以来修菩萨的,早已经见性了,这个时候他是示现,蒙佛许可,他又过去生行方便行的关系,奇妙行,现在当下的功德就示现起种种变化,马上就化作很多很多变化出来了。

  作是事已

  作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呢。

  即升虚空

  升到虚空。

  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

  下了很多雨,这什么雨呢?种种供养的云雨。

  作诸音乐。从空而下。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花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

  就对佛这样讲。

  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唯愿如来为我宣说。

  他是为众生问的,他过去世也问过。

  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

  佛有两种,变化的佛是随众生而说话的。根本的佛说什么呢?根本的佛说自证的三昧乐境,不说虚妄的分别所行。

  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

  尔时世尊告彼王言。汝应问我当为汝说。时夜叉王。更着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如来常说,法都要舍,何况非法呢。

  云何得舍此二种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应舍云何有二。有二即堕分别相中。

  有二就是分别相中。

  有体无体是实非实。如是一切皆是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无差别相。如毛轮住非净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舍。尔时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岂不见瓶等无常败坏之法。

  “瓶等”,我们这个杯就是瓶等。意思说,你怎么不见这败坏之法呢。

  凡夫于中妄生分别。

  但是凡夫在中间妄生分别,认为它是什么茶杯、是什么样子,他认为是实有,妄生分别。

  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

  你现在为什么不能如是知道法与非法的差别之相。

  此是凡夫之所分别非证智见。凡夫堕在种种相中。非诸证者。楞伽王。如烧宫殿园林见种种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

  由柴火烧的,发生光焰。

  长短大小各各差别。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

  法就是非法,非法就是法,他的差别之相。

  楞伽王。如一种子生牙茎枝叶及以花果无量差别。外法如是内法亦然。谓无明为缘生蕴界处一切诸法。

  以无明为缘生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一切诸法。

  于三界中受诸趣生。

  在三界中受种种趣。

  有苦乐好丑语默行止各各差别。又如诸识相虽是一随于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种种差别。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别。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况法与非法。而无种种差别分别。

  在我们的无分别的智慧当体当中是没有分别,但是在显现的事物当中,无论是内法还是外法,他都存在着差别,在存在差别当中,你能够了知他,能够通达他,能够透彻他,不被他染污,能够善用于他,这个叫什么?叫妙用、本体的妙用,在这里面作游戏而得自在。

  楞伽王。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

  在相上的分别。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

  这些是存在的法,法就是法门,法就是道理,法是规则。

  说有实等为诸法因。

  说有实在的、实存的、实体的诸法之因。

  如是等法应舍应离。

  这些实的、实体的、实质的法,应该离开。修行的一个开悟的人,他不会执着打坐,也不会执着念咒,也不会执着境界,也不执着神通。他说这是法,法应该离开、舍去,不要执着。所以说,等法实等法应该舍离,

  不应于中分别取相。

  取相:你神通大,我神通小;你光明大,我光明小;你打坐的时间长,我坐得怎么这么短。这就是法上的分别了,应该舍离,不能取相,不能去比高低。

  见自心法性则无执着。

  如果见到自性的法性的话,就没有执着了。

  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

  茶杯、瓶子等等,他本来没有实体,但是凡夫有执着。

  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

  他如实观察,他是因缘所生,没有实法,所以能舍诸法,不会再执着。

  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谓诸法无性无相

  什么叫非法,诸法没有性,也没有相。

  永离分别。

  永远离开分别心。

  如实见者。

  如实见到诸法之本体是空的,那么,这个就叫非法。

  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

  在这个时候,不是有,也不是无。你见性么?如果有见性,那落在有;你见性,你说没有,那落在无。这个时候就无法开口,禅宗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能说。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能说我有,不能说没有。不能有,就是落有见,无就落无见。所以说,非法当中也不能落有无,所以法也应舍,何况非法。有法要舍掉,非法更要合掉,不能落有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 这些境界都不能起这个念:我开悟了,我是有开悟,或者我是无。都不能起。

  是名舍非法。

  这叫做舍与非法。

  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

  本来不存在,那么,无法分别。

  但随世俗说有名字。

  是假的名字。

  非如瓶等而可取着。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是名舍法及舍非法。

  这个意思说,那些妄想境界、那些不存在的东西,不要去分别它,去分别它也是属于非法。兔子没有角的,你说兔子角怎么样了、长高没有啊、他大小啊。就像这些都是非法,要舍离,这是世俗的非法。所以说,这样叫“舍法及舍非法”。

  楞伽王汝先所问我已说竟。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诸如来所已问是义。彼诸如来已为我说。楞伽王。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未来亦然。

  这个佛进一步破,你说过去听佛说了,过去也是分别。你说未来我也要这样问,未来也是分别,也是这样,你都是分别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

  一切的佛法都离开分别。

  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

  已经超出一切分别戏论。所以说,真正破彻底的人,他对一切众生、一切事物都没有分别,不会说这个师父高、那个师父低;这个师父神通大、那个师父神通少;哪个师父对我有恩,特别执着。那么,都会在分别。如果见到本性的时候呢,知道师父和我是一个整体,没有高低之分,他是同一个法性、同一种清净、同一道光明,彼此没有分别、没有能所、没有互相的依赖和执着,他是一个自然性的体现。所以说,佛都这样讲:“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不在色相上见,“唯智能证”,只有智慧。这个时候不能从相上来判断,只有智慧能够悟到这一点、证悟到这一点:噢,原来如此!师父示现也是一个相,不同众生,他表现不同,其实他的本性和我一样,根本没有区别。

  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

  种种法门。

  以无相智说名如来。

  以无相智来讲,是叫做如来。

  是故如来以智为体。

  如来是以智慧为体的,佛教里面这是最根本的。

  智为身故

  以智为身,叫智身。

  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不可以我人众生相分别。何故不能分别。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

  能分别、所分别都要离开。

  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世间众生悉亦如是无业无报。

  好像世界就是一张画一样。画,众生本来是空的,众生会执着实有。开悟的人见到这个人世间就是一张画,没有觉知的、都是空的。世界众生也是这样,没有业、也没有报,不要执着什么业大小啊、业重不重;也没有什么报,男的、女的,这些种种差别,也不要执着,没有报。

  诸法亦然

  也是这样

  无闻无说。

  没有闻,没有听到,也没有人在说什么,没有。别人说你好也是空的,说你不好也是空的,没有什么,一切都不可得,无闻无说。

  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

  什么变化呢?就电视里放电视一样,叫变化,影子,变化出来的。

  凡夫外道不能了达。

  凡无外道把它当真的,看电视也会流眼泪、也会开心笑,都当真的,凡夫外道就是这样。开悟的人就知道:噢,都是空的,都是假像。

  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

  如果你能这样见,就是叫正见。

  若他见者名分别见。由分别故取着于二。

  就有分别内外、能所、好坏,取二了。

  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

  镜子里面见到自己的像。

  于灯月中自见其影。

  在灯、在月亮的光影下见到自己的影子。

  于山谷中自闻其响。

  山谷中自己叫一声,就有回音。

  便生分别而起取着。此亦如是。

  所以说,大圆满“幻化光网”有一个大圆满法里面就是有一种观想,观想镜子的像:梦中的境界、水中的月亮,还有山谷的回音、影子等等,叫你观,观照这个修行,悟到了:噢,本性原来是这样,这些都是空花。

  法与非法唯是分别。

  都是分别。

  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缘。

  什么叫寂灭呢?有二就不能寂灭了,无论是法和非法,如果你取着,都不能寂灭。什么叫寂灭,就一缘。

  一缘者是最胜三昧。

  一缘,唯一的。唯一的,就是觉性的缘,觉性的起用。我们禅宗叫讲“第一念”,知,当下的知;听就是听,不会起我能听所听;看就是看,不会起能看所看,叫一缘。一缘也就是三昧,时时刻刻一缘就是正定三昧了,就是本性放光了,所以说,一缘者是最胜的三昧了。开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一缘当中,他没有分别,但是当下了知,很清净。

  从此能生自证圣智。

  从此以后,自自然然的能生起自证的圣智。

  以如来藏而为境界。

  然后就是以如来藏而为境界,这就是禅宗、就是大圆满的境界,从这里趋入的,就是一样的境界,就是一缘,开悟以后趋于一缘。

  好,先讲到这里。

  (以下部分录音缺失)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