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佛经 > 药师经 > 正文内容

《药师经》:修一个清净光明的生命状态

药师经  时间:2017-08-05   作者: 网络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药师经》:修一个清净光明的生命状态

  前不久,我去医院探望一位旧时老友,若不是有其他朋友一同前往,我几乎不敢确定眼前这个瘦削憔悴的病人就是曾经与我有过数年情谊的Z女士!

  八年前,我在陕西继续完成学业,平时给女性时尚网站撰稿以赚取些零花钱。我和Z女士渐渐地相熟起来,正因为她是网站主编。在我印象中,Z女士是个性情温婉、善解人意的大姐姐。除了工作上的往来,私下里我们也会分享各自的小情绪,我偶尔也会听她诉说一些情感上的小秘密。每当我来到北京,必然第一时间联系她,而她若是得空,便肯定会邀我一起吃饭,闲聊几句。

  记忆中的Z女士,气质优雅、衣着时尚,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但自从去年冬季,Z女士却突然与我断了联系。近来才从我们共同的朋友口中得知,Z女士得了重病,一直都在治疗和调养中。

  病床上的Z女士脸色焦黄如枯叶,昔日里柔顺的长发凌乱打结,曾经澄澈的眼睛里泛起疲惫和痛苦。这场景让人见了真是心酸又心痛。

  在这个世上,没有不苦的人。你我他,皆是六道中的苦难众生,每一天都在生老病死诸种苦楚中循环不歇,没有一时一刻能够平静安宁。一旦得了病,美丽的容颜凋谢枯萎,往日的活力不复存在。身心上的病痛,其他人难以理解,病苦只能由自己忍受。更何况,为了医治身心疾病,人们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有时候某些病痛甚至都无法医治,而病人只能在痛苦中离世。

  对于随时都要承受病苦的众生来说,《药师经》是非常适合的修行法门。首先,《药师经》倡导人们在现实人生中寻求身心解脱、对治身心病痛。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完全拒绝去医院治疗,而是应当在平时就根据《药师经》中的法门立地起修,随时调治自己的身心。这样,总比一旦大病重症降临自身之时再去求医问药靠谱得多吧。

  佛教修行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这只是个虚数,极言修行法门之多、途径之多。每一个众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途径。而《药师经》则体现在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调治身心烦恼,远离种种痛苦煎迫,修得一个清净光明、智慧无畏生命状态。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平日里生病时的情形。病重时,顾不得梳洗打扮,更遑论创造、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了。身心都在病痛之中,分分秒秒都承受着煎熬,哪里还谈得上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憧憬?若是有,也是盼望着自己能赶快康复起来。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亲人眷属、知己老友,当他们身患疾病时苦不堪言、形色惨痛,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然而却没有丝毫办法能够代替他们受罪。

  所以,对于现世人们来说,要求得身心安宁已经实属不易,更要修一个健康长寿则是万分难得。而《药师经》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安定身心的方法,更为我们提供了明白易懂的修行指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身心状态,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凭借着自己不断加深的修为来获得现世安乐,并且还能帮助其他众生转苦为乐。

  《法华经》中说,佛是大医王,而这个世间没有哪一样不是医治身心的“药”。比方说我们现在身受疾病折磨,内心恐惧,身体疼痛。但我们意识到了这种苦,我们也受够了这样的苦,那么就会生起一个脱离痛苦的心念。我们既要遵照医生的叮嘱进行治疗,同时也按照《药师经》中指明的方法来修行,于是病痛之苦便成为了促使生命状态得到改善的一个契机。

  体验到了苦,说明已经生起了觉知,不尝尽了诸种痛苦,又怎么能提起帮助自己乃至帮助他人脱离痛苦的心念?不苦到绝望,人又怎么舍得放下吃喝享乐等事,又怎么舍得从囚笼中逃出来?看到别人遭受病痛之苦,可以使得我们警醒过来,而不再把心思都放在吃喝玩乐这方面;自己亲身经历过病苦,就明白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能够长寿安乐,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憧憬。

  《药师经》教给我们如何调心,心病不起,身体上的小病痛也就比较容易医治了。这并不说诵读了《药师经》我们就不需要医院、医生和药房了,而是要通过学习《药师经》建立起人间净土,促进自我及众生的身心成长。

  世间没有人不向往光明喜悦,也没有人不渴求安乐平静。作为大乘经典之一,《药师经》让我们洞悉到病痛的根源是什么,并且还了解到如何调治病苦,解脱烦恼。我们不仅可以自己读诵、学习、如法修持,更可以诵读给其他众生听,让其他众生也能通过学习、了解《药师经》而获得身心上的清净安乐。

  若要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品质,我们唯有靠着脚踏实地去修行,而不是遇到了挫折,陷落到生活的厄运中就怨天恨地。《药师经》告诉我们,要熄下那贪婪心、嗔恨心、杀戮心,而要生起欢喜心、清净心、慈悲心。当我们身体健康、生活平安顺利时,切不能忘乎所以、贪婪悭吝,而应该想到世事无常,健康的体魄也会有衰老生病的那一天,因此要提起心念,老实修行。一旦某天,我们陷落在抑郁、忧伤、焦灼等精神痛苦或身体疾病之中时,也不要太过悲观绝望,人总要对得起自己所受的痛苦,因为每一次痛苦,都是促使我们提升生命品质的契机。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