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新闻 > 港澳台佛讯 > 正文内容

因地制宜的新时代佛教教育 佛教课程与教育的现代化

港澳台佛讯  时间:2019-11-06   作者: admin  来源: 佛光山大学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觉悟佛教网台湾讯 2019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进入第二天,于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举行之“现代佛教专业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育方式”分论坛的讨论中,越南河内佛学院前任校长阮福坛和那烂陀大学主任Dr. Rajesh Ranjan针对佛学教育与研究进行引言。两人皆同意佛学教育与研究应与社会结合,与时俱进。而Dr. Rajesh Ranjan特别强调,佛学与跨领域学科的综合与交流,让佛教研究开启新页。

佛学研究在现代社会受到重视,而相关的灵修等修炼知识或技能,更是一般民众积极学习的佛学相关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佛学教育与研究除了对于佛法的了解,也包含自身修行的锻炼。因此,佛学的教育与研究特别重视知识与生活的学习,也强调佛教义理与佛教文化的研究。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因此强调双轨教育,将学院教育和书院教育结合,除了注重佛学的修习,也强调品格的陶养。

会议一开始,先介绍佛光大学佛教学院的书院制度。佛教学系曾稚棉老师以云水书院的“共食、共住”生活教育为例,详述书院办学特色。曾稚棉表示,云水书院的成立为学生打造一处将涵养与知能融入生命的场域,也是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课后也会举办很多活动,有“素描社、花艺社、筝乐团及茶艺社”等社团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减低学生“我执”的本性。

主题讨论先由越南河内佛学院前任校长阮福坛进行引言,他认为,佛教教育的本质为觉悟与解脱,是一种“转化”教育,不但要自我解脱,也要帮助他人解脱。佛教教育的内容,则是一种综合性学科,透过解行并重的方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佛教教育也不是教条式教育,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他指出,因应现代佛教面临不同的大环境,不同的国情与环境下,每个地区的佛教教育设定目标也许应该要有所不同。以越南为例,佛教传入后很快地与当地文化结合,佛教传统已成为越南全国上下齐心推动的教育,至今佛教在越南已发展超过三十年,更有当地政府资源的大力支持,目前越南有超过千栋的佛教博物馆,资源设备相当完整。

该学院更具备佛学教材编写能力,包含教与环境、佛教与民生、佛教与政治等课程,都是教育的内容,因此每年学院就培育超过五百位僧尼。回归佛学,并不是希望教育迷信信仰,而应是将佛教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不管在经济、文化、教育、政治、教育等事业,都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并将佛教道德内容与践行价值注入现代,这才是大环境所期待的佛学教育。未来,该院也将与外界合作编写教材,传承佛教知识。

那烂陀大学主任Dr. Rajesh Ranjan也相当认同因地制宜的佛教教育,而1951年成立的那烂陀大学,则是印度第一间佛教大学,时代的变迁下,佛教已不只是局限在知识上的传递,对于佛教研究专题很丰富,包含佛教与医学、佛教与冥想、佛教徒对环境的态度、佛教与人权、佛教与生物伦理等等,在学校课程中,也特别设计禅修课,希望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教理。

他表示,目前该校有六百位学生,其中有许多来自国外,这些前来印度学习的外籍生,绝大多数希望前来学习第二外语,进而向西方传递佛教,这个理念与星云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理念也相同。透过现代化的佛教,教育来自各地的学生,用更多的语言推广佛法,也融入当地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好的成效。

Dr. Rajesh Ranjan也认为,佛学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与交流,佛学研究要符合严格的学术要求,也要为年轻人创造机会,提供对话、诠释及分析的技能,佛学也要是跨领域的学科,融入现代社会学术社群,更要协助年轻人投入现代社会,并且让年轻学子对于自己及佛教产生认同,也尊敬他人,了解自己的权利与责任,这是现代佛学研究的责任。

会议的最后,由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万金川院长为论坛总结。他表示,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佛教教育知识能够互动连结是很棒的经验,也让所有为弘扬佛法奉献的诸位大德,能在讨论佛法专业上更为密切。他期待明年对佛法议题能有更深入的讨论,让佛教教育生活化落实在每个地区。(徐明珠、牛隆光、李育昀、陈乃瑄/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系列报导)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