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蔡礼旭 > 正文内容

和顺为齐家之本

蔡礼旭  发表时间:2017-01-13   作者: 蔡礼旭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和顺为齐家之本”。家庭要充满祥和之气,家和万事才会兴。而我们常说男子要阳刚嘛,所以是刚正。女子是柔和、柔顺。好。刚柔之礼。请问刚跟柔一不一样?我们想,一个男子的刚在哪?刚在“无欲则刚”。无欲的人不会被境界所转,不会因境界而发怒,不会因境界而起贪心。这个才是刚。所以这个“刚”的精神事实上还是修养,不随着习气,随着正气这个叫“刚”。这个叫“道义之身”,才显出他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甚至于不只是不动气,人家侮辱他、骂他,他如如不动,不跟人计较,不回嘴,这个才是“刚”。

而这个“柔”呢?“柔”也是不动气,决不跟人家计较。逆来顺受,所以大家觉得这个刚跟柔一不一样?在心性上都是修养。只是男女特质展现出来不大一样。可是他的本质都还在心性的修养上。不动习性,能随顺德行,所以真正的男人刚中有柔,真正好的女人柔中有刚。所以男人很刚强,柔起来的时候也很温柔,是不?女人很温柔,等到她遇到一些境界的时候她比铁石还坚。

大家有没有看那个《德育故事》?哇,你看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儿子回来了,“妈,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妳呀。”“为国效忠,流什么泪,赶紧去杀敌。”然后自己带着媳妇冲上城墙去,抵御敌人到最后一刻,还不能让敌人羞辱了自己死去的身体,放火烧了自己。你说那个刚可能男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啊。所以真刚有真柔,真柔有真刚。

那这个“正”,正直,处事待人甚至起心动念都是顺着道理,有正气。而这个“和”,其实也都是懂得顺着道理、顺着情理。所以有柔为体,和为用,有这样的修养做出来了,就是非常公正无私,就是非常地和顺。所以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

“调剂人情,发明事理”,这八个字也很重要。其实这八个字也是在提醒我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比方《论语》里面讲,“君子信而后谏”,就是呢,亲戚朋友之间取得足够的信任才好劝谏他。“未信”,还没达到信任你就劝他,“则以为谤己也”。他不舒服了:哎呀,你是不是要毁谤我,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信任够了,你劝他,他觉得你爱惜他。这就是人情,要体恤得到。所谓“交浅不言深”,就是信任要够才好。我们有时候那个信任还没建立,一讲起话来连珠炮,一个接一个哒哒哒哒哒哒,结果人家很不高兴了,不接受了,我们还在那里,“狗咬吕洞宾,这个人没善根,算了”,“我这个人讲话就是很正直”。你看啊,自己不通人情,还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我这个人就是正直”。

所以人有时候自己在“倘掩饰,增一辜”,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这个人情事理感觉得到的话,就知道什么先要做,什么后面才能够顺势而为。所以“调剂人情”,彼此的关系、信任就够,之后才能借一些机会善巧地把一些道理供养他、提醒他。假如没有“调剂人情”,就是长篇大论的道理,一般都不能接受。

所以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学长有讲过《少娣感嫂》?《少娣感嫂》这个故事确实是很有智慧。有没有哪一个学长是挑这个故事?没有啊。没有,我就讲,有,就你们讲。

这个崔少娣她要嫁到苏家,苏家有五个兄弟,她的未来的夫君是老五。所以她还没过去前有四个大嫂。他们五个妯娌之间怎么相处?所以当她要嫁过去以前,因为她四个嫂嫂常常吵架,有时候吵得不过瘾,抄家伙,那个木棍什么都拿出来了。所以她的亲戚就叹气了,说,“妳还要嫁过去呀,妳嫁过去不是很危险吗?凶多吉少。”都不看好。但是,这个少娣她对于人性本善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只要诚心,都能够改善。她就嫁过去了。

结果嫁过去以后,她非常懂得礼让,懂得忍让,懂得谦让。比方回娘家拿回好东西,先让她的大嫂、先让她的侄儿来享受,先人后己。侄儿都吃了才让她的孩子来吃。然后婆婆分配:“这个工作谁去做?”假如看到这个嫂嫂面有难色,调剂人情,马上过去:“婆婆,我是最后来的,我年轻,这个我来就好了。”又把工作给揽过去。家里一起吃饭的时候,嫂嫂没上桌,她绝不上桌。等嫂嫂坐下来,她才坐下来。

所以这一点一滴对她们的一种尊重、关心,哪有不感动人的?人的心都是什么做的?肉做的。都是有感觉的,有感情的。甚至于有一些情况,比方说,她抱着侄儿,侄儿都还小,还在襁褓当中。抱着,“哎呀,好可爱啊,好可爱啊”,而且她衣服也穿得是非常正式的服装、庄严的服装。突然这个侄儿撒泡尿,然后就撒在她的衣服上面。

好,诸位学长,刚好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昂贵的衣服,然后,“咻”,撒在你的身上,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这件多少钱,哎呀,怎么办啊!”可能是这个反应。可是,这个崔少娣,因为嫂子看到这个情景了,人家也不好意思,马上,“哎呀,抱歉抱歉”,就要把孩子给抱过去。这个崔少娣当下的反应:“嫂子,别紧张,别吓着孩子了。衣服洗就好了,一点关系都没有。”哇,你看当场大嫂是什么感觉?“在这种情况,念念的还是我的孩子啊。”你一心一意为她的孩子着想,感来的,人的心化掉之后也是一心一意为你着想。

然后因为这四个嫂嫂之间以前都是常常吵啊、骂啊,很多事事非非也是存在的。然后,这个嫂子就会来讲,哎呀,另外一个嫂嫂怎么不好怎么不好,就来讲给她听了。我们应该怎么反应?“『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不是?那个嫂子:哦,妳给我记住,这么不给我面子。这个就不是“调剂人情”了嘛,不要拿道理压人。所以当她的嫂嫂来给她讲其他人的不是,有一个本事要学,叫傻笑,“呵呵,呵呵”,没有任何的回应,她就讲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就走了。

所以人与人相处,就是你有响应,就越来越起劲。比方说他骂你,你一回嘴,他就越骂越起劲。他骂你两三句,你没反应,他就觉得骂不下去了。他打你,你都不还手,他推你,你躺在那儿,“啊”,他也不知道接着要该怎么办,他下不了台了。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是非人我了,你都不回应,他也讲不下去了。他慢慢地看你都不谈这些,你的德行就感动他。“哎呀,还是你有修养。”

结果她的仆人也跑来给她说三道四,她斥责她的仆人。然后把她的仆人带去给她的大嫂道歉。大家觉得这么做好不好?“哎呀,好像太凶了。”大家要注意,不要看眼前她舒不舒服、难不难过,要看着这个仆人,这个姑娘以后是要当人家的媳妇的,她假如不在其中得到教训,她以后吃不完兜着走。所以这个严格是对她的疼爱哟。

所以崔少娣这个调剂人情啊,自己都把榜样给做出来了。一年左右,她四个大嫂说到了,“五婶大贤”,被她的德行感动了,我们这些人跟她比起来真的不算人,叫“我等非人”。有没有批评人?没有。正己化人。

所以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冲突都是争一时的意气,能不争了,能让了,能微笑面对了,这些冲突就化掉了。我们看,“三争三让”,为什么?因为人都有良心啊,他在这些小利当中贪,你每一次都不贪,他说,“你君子,我小人”,他的惭愧心就起来了。

所以在汉朝那时候很重视五经的学问,所以皇帝设了五经博士。然后刚好五经博士聚会,皇上下旨每一个人送一只羊。结果散会了,所有这些五经博士就围在那里:“哎哟,哪一只羊比较肥?”“哎呀,这样看不准,去拿秤来称比较准啊。”就在那里争啊,要拿那个最重的。结果其中一个五经博士,好像叫甄宇,看到大家在那里争,觉得很难受。大家要了解,他们是什么身份?五经博士啊。那真是丢脸丢透了,都是讲经,结果蝇头小利都在争,那是有口无心了,记问之学了。所以甄宇觉得,哎呀,很惭愧,很丢脸啊。马上一看,那只最瘦的,牵着就走了。结果他羊一牵走,所有的人互相看一看,都不好意思。只要有人做出不贪,贪的人也会惭愧心起来。后来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了,皇帝很聪明,借这个机会教育天下人,所以就封这个甄宇叫“瘦羊博士”。除了五经博士以外,叫“瘦羊博士”。这个天下的楷模。

所以这个汉朝的皇帝我感觉很不简单,难怪我们叫汉人。大家看,汉文帝为母亲亲侍汤药,三年啊,不简单。而且汉朝的皇帝全部都加一个号,汉“孝”文帝、汉“孝”景帝,以“孝”治天下。而且大家看《弟子规》里边讲的,“冬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黄香的风范。皇帝一发觉这个榜样了,马上诏告天下,可能还亲笔御笔赞叹,写着,“江夏黄香,举世无双”。天下人不都学孝道嘛。皇帝做了,又把天下的榜样立起来,所以这整个朝代都是重视孝道、德行。

所以东汉光武帝复兴汉室之后,因为随他打仗有很多将军,结果后来平定天下了,这些将军就在那里说,“我的功劳最大”,另外一个说,“你算什么,我比较大”,就开始争了。结果有一位将军叫做——冯异大将军。我们这一位学长“视思明,听思聪”,他一看就知道我的脑筋短路了。冯异大将军,他的功劳应该算是最大的。可是他看到大家在那里争,他就觉得很难过。他觉得:我们为国效忠是应该的,而不是争的。他就自己默默地走出去了。要默默的,你不要:“哼,无耻!”然后人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是吧。那就不能感动人了,还给自己埋下很多对立、冲突。他默默地走出去,然后走出去就坐在一棵大树下沉思。后来皇帝知道这一件事了,就封他叫“大树将军”,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去争功了。

所以领导者能把善立起来,对整个团体的风气非常重要。这是“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

“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家恶意对我们,给我们乱发脾气,我们都不计较。还是对他很好,慢慢地忍,他就觉得不应该了。所以这个是调剂了人情,道理人家很容易就接受。甚至于可能她的嫂嫂在那里批评谁怎么样怎么样不好,甚至于这个崔少娣还讲,“她上一次还为了妳什么很付出啊,妳不要只看到她不好,她对妳很好的”,是吧。她还从中把每一个人的好提醒对方,让她不要只记她的不好。这个就能化解家庭里面很多的不愉快。

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所以有和顺之心,总想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何让家庭更团结,就是她讲话最中心的一个态度。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