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南传佛教人物 > 一行禅师 > 正文内容

培养爱心 大乘佛教的出现

一行禅师  发表时间:2020-08-18   作者: 一行禅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大乘佛教的出现

   在佛陀的一生中,他的大多数讲法是针对出家人的,但他也给王公大臣、农夫、清洁工和其他很多在家男女说法。很多经典是用来指导在家修行的,像《郁伽长者所问经》(Uqradatta)和《维摩诘所说经》(Vimalakiri Sutras)。给孤独(Anathapindika)是佛和僧团的大护法,当他听到"空"和"无我"的教义时,他深刻地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他请尊者阿难陀(Ananda)告诉佛说,在家人也有能力学习和实践这些妙法。
  但是在佛陀过世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修行成了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仅限于供养出家众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等。到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修行已经被寺院所独断,于是一场恢复佛教原貌的行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郁伽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郁伽经》提出了三个问题:出家人怎样修行?在家菩萨怎样修行?在家菩萨怎样修得和出家人一样好?在这部经中,听完佛陀开示之后,五百名在家人发心要出家;而另外两百人在佛陀讲法期间已经开悟了,他们没有出家。尊者阿难陀问郁伽长者:"你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出家?"郁伽长者回答说:"我不需要出家,在家可以修得一样好。"

  这个观点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达到了顶点。维摩诘是一位在家居士,他比佛的所有弟子和随从佛的天上诸大菩萨都修得好。他假装生病了,佛遣尊者舍利弗(Shariputra)去看望他,舍利弗说:"世尊,他辩才无碍、聪明多智,请您派其他人去吧!"接着佛又派了多位比丘或菩萨,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最后文殊师利菩萨接受了这个任务。在探访过程中,维摩诘一再显示出他的见地比文殊师利和所有其他菩萨都要深刻。在大乘佛教的发展过程中,维摩诘的出现是很自然的。这部经对寺院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它试图使寺院对外开放,使出家人以一种更开放、更积极参与的方式为社会全体修行,而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

  《维摩诘经》是极其成功的,所以后来出现了它的续集 一部经是关于维摩诘之子的,一部经是关于维摩诘之女的,甚至还有一部经是关于一位曾经当过妓女的妇女的教言。这些经所要说明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彻悟了的人都可以讲经说法。即使是一位妓女,学法修行之后,也照样可以作为人天师表。在这些经中,大乘在家菩萨的理想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维摩诘经》中,我们看到,跟为众生的利益而修行的诸菩萨相比,就连舍利弗和目犍连这样赫赫有名的比丘也只是小学生而已。

  在早期的《般若波罗蜜经》( Prajnaparamita Sutras)中,有很多章句谴责了比丘们只为自已修行的态度。在《小品般若经》(Astasahashrika Prajnaparamita Sutra)中,我们看到:当王后与国王以外的人私通生了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不能说是纯正的王室血统。除非你拥有觉悟的头脑和作为一个菩萨为一切众生而修行的心灵,否则你就不是真正的佛子。如果你只是为自我的解脱而修行,那么你不是真正的佛子。

  如果出家人没有开阔的心胸,不能接受菩萨的理想、为众生而修行的话,他们就"不是真正的佛子。"在《郁伽经》、《维摩诘经》和早期的《般若波罗蜜经》中,大乘佛教的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但是这些经典的语气却带有攻击性。这大概是因为在当时要引起寺院组织的注意太困难了,所以不得不采取一种对立的态度。但到了《妙法莲华经》(Saddharma Pundarika Sutra)时期,大乘佛教已经成为了一种包括学校、寺院和牢固基础的社会组织一种由出家人和在家人一起密切合作的新型的佛教团体。所以《莲华经》使用了一种调和的语气。在《维摩诘经》中,舍利弗是微不足道,但在《莲华经》中,佛陀对舍利弗和他的所有弟子都显示了极大的慈爱和关怀。因此《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基础,它的包容色彩向传统佛教组织伸出了友爱之手。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