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文库 > 因果实录 > 正文内容

现代因果实录:执着的母爱

因果实录  时间:2020-05-01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许多人只有在逆境中才深刻体会到生、老、病、死等种种的苦难,渴望从苦难中得到解脱,希望早日离苦得乐,也因此很多人走上了学佛之路。所以那些考验、磨练我们的人(包括家亲眷属)实际上都是真正成就我们的大善知识,应该以感恩的心,真诚地对待他们。

  佛弟子肖红有一位善良的母亲,对她特别精心呵护,生怕她有什么闪失(但因杀业的牵引,母亲至今仍在信佛与不信佛之间徘徊)。但当这种关爱过了头,就会成为“甜蜜的烦恼”。母亲总渴望肖红像小鸟依人般地在她身边,虽然她们母女俩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只要女儿晚些回家,肖红的手机铃声就会接二连三地响起,电话中传来要她早点回家的叮嘱声。平时肖红上班时,母亲也常会打电话关心一下。甚至在家看书时,母亲还要问一声:“现在看什么书?”穿衣吃饭更是细致入微。女儿知道母亲对她很好,也发自内心地真想孝顺妈妈,但是今年32岁的肖红对母亲这种过于执着的爱,感觉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一天晚上,肖红和几位佛友聚会,因预计要稍晚些回家,事先已经告知了母亲。可是母亲还是不放心,接二连三地打电话问:“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你们到底是什么聚会?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女儿只好忍着性子耐心地回答,未等聚会结束就提前回了家,但是母亲还是不高兴,继续斥问电话里同样的问题。肖红唯有忍耐、忍耐、再忍耐,这样才将母亲激动的情绪平复下来。

  肖红十分不解:“为什么我母亲对我会这样看护?”看着疑惑不解的肖红,我平静的告诉她,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因果,这深深的令人倍感沉重的母爱之情,源自于古印度时期:

  在古印度的南方有一国家,住着一位高贵的王子。这天王子像往常一样,骑着一匹白马,手中拿着一个金色鸟笼,里面关着一只他最喜爱的美丽小鸟。小鸟的吃住条件非常好,每天总有最好的食物和水果,还有最鲜艳的花装饰着鸟笼。可是小鸟却时时刻刻惦记着外面的世界,渴望自由地飞翔。但主人的宠爱决定了它的命运——终生被关在笼子里。古代的小鸟,就是今生肖红的妈妈,肖红就是那位古印度王子。所以她会有今生的果报,被母亲呵护、关爱,但30多岁了却还不得自由。而那匹白马就是肖红现在的父亲。据肖红说,父亲从小就心甘情愿地经常让她骑在身上和脖子上,还觉得这是他的快乐和幸福。肖红在得知这一切后,对母亲的溺爱能真正地理解了。

  现在肖红终于明白:真正的孝养父母,除了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随顺他们(不违反因果原则的情况下),还要用佛法的道理慢慢引导他们,使父母能真正地明白因果道理,正信佛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走上一条解脱之路——学佛,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果卿提示:北宋欧阳修有诗一首,名《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为什么笼中鸟叫的不如林中好听呢?因为鸟失去了自由,它的叫声是在悲鸣,而非欢乐。如是因如是果,过去生的小鸟今生不仅做了女人,生下的女儿竟然就是对自己百倍宠爱呵护的小鸟的主人,母亲爱女儿,天经地义,而女儿三十几的人了,被妈妈“爱”得没有一点儿自由。贪爱是生死根本。当初,“王子”出于一己贪爱,不顾“小鸟”意愿,只是强行将其占有、控制。今生,“小鸟”又以贪爱,占有、控制之心面对“王子”。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圆觉经》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可见众生,生生世世彼此牵缠,无有休期,正缘于此。修行如履薄冰,要时刻严守戒律,远离贪爱和执著,才能解脱。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