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南传佛教人物 > 阿姜查禅师 > 正文内容

阿姜查:我们真正的归宿(3)

阿姜查禅师  发表时间:2020-01-05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转载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这具躺着的衰微的肉体是真实法(saccadhamma),是事实。这身体的事实是真实法,这是佛陀永不变的教导。佛陀曾教我们去观察这个色身,去思维这个色身,并面对这个事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要能够去安住这个色身。佛陀曾经教导我们,应该知道,被锁在牢狱的只是这个身体,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如今,你的身体已随着年龄开始退化,这原不需要去违抗的,但却不要使你的心也随着腐朽了;要保持心的独立。佛陀曾经教示,有生就要老、病、死,这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再没有任何其它的了。现在你已亲身体验到这个伟大的真理,就以智慧来观察这色身并领悟它吧!

 

  即使,你的房子已被水淹没或被火烧毁,无论任何危险的威胁,就让它只是房子的问题吧!如果有一场洪水,不要让它泛滥了你的心;如果有一场大火,不要让它燃烧了你的心。让它就仅仅是房子吧!洪水或是大火对你而言,不过是外在的灾害。现在,该是让心放下执着的时候了。

 

  你活在这世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双眼曾看过形形色色的东西,你的两耳也曾听过许许多多的声音。你有过无数的经验,而它们就是——经验而已。你曾吃过好吃的食物,而好吃也只是好吃,没有更多的了。令人不愉快的滋味也只是不愉快,就是这样。如果眼睛看到美丽的外貌,也只是美丽的外貌;丑陋也只是丑陋;耳朵听到吸引人的音声、美妙的音声、而这些声音也只是这样而已。

 

  佛陀说过,无论富有或贫穷,年轻或年老,人类或动物,没有任何的生命,可以在这世界上永久的将自己保持在一种状态当中,每一件事都会经历变化和疏离,这就是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没有任何的对策,但佛陀说,我们能做的是去思维这身和心,去了解到它们的无自性,观察到它们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它们拥有的只是一个时性的存在。这就好像这间房子,它只在名义上属于你,你却无法带着它跟你到处跑,你的金钱、财产和家庭也是一样——它们都只在名义上是你的,它们并不是真正属于你,它们属于自然。这个真理,不单单适用于你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在同一种情况下:即使是世尊以及他已开悟的弟子们也都一样。他们会不同于我们,只在于他们接受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这些本来就是如此的。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仔细地观察这个躯体,从脚底到头顶,然后再回到你的脚底。看看这躯体吧!你看见了什么?在你的身体里,有任何东西实质上就是干净的吗?你能找到任何不变的本质吗?这整个身体都在衰退中,而佛陀要我们去了解,它并不属于我们。身体会这样,那是自然的,因为一切都随因缘在变化着,你还要它怎么样呢?事实上,身体的这个样子并没有什么不对,导致你受苦的不是身体,而是你错误的知见;当你有了错误的见解时,你就被混淆了。

 

  这就好像一条河里的水,它会很自然地往下流;它绝不会逆流而上,那是它的本性。如果有人站在河边,看着水急速往下流,心却异想天开地要水逆流而上,他因此而痛苦。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错误的思想,将不会让他得到心灵的平静。他将因他错误的知见+想要逆流而上的想法,而不快乐。要是他有正确的知见,一定上会知道水必然是往下流的;他如果无法觉悟和接受这个事实,就会感到烦扰不安。

 

  河水必须往下流的道理,就如同你的身体;一度年轻的身体变老了,而今,它正趋向死亡。别去期望还会有别的方式出现,那并不是你拥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的,佛陀告诉我们,要看清楚事物的真相,而后放下我们对那些事物的执著。以这种“放下”的感觉做为你的依归吧!纵使你感到疲劳和倦累,也要继续禅坐;让你的心于呼吸同住,做几下深呼吸,再利用咒语“哺——哆(Buddho)”,将心专注在呼吸上,使这样的修习成为一种习惯。愈是疲倦,你感到愈须要细微且专注你的注意力;那样的话,你便可以对抗痛觉的升起了。当你开始感到疲倦时,将你所有的思绪停止,让心自然会集,然后再转回来注意呼吸。就只是不断地在心中持念“哺——哆、哺——哆”。放下外在的一切,别对你小孩和亲戚念念不忘,别抓取任何的事物,完全的放下。让心系在一个单一的点上,让那安静心住于呼吸;让呼吸成为唯一的认知对象、集中注意,直到这颗心变得愈来愈细微,直到感觉已无关紧要了,而心却是一片的清凉和觉明,直到感觉已无关要紧,而心境却是一片清明和觉醒。那么,当痛觉升起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停止,最后你看待这呼吸就好像一位亲戚来拜访你一样——当一个亲戚要离开时,我们会随他出来,看他离去;我们会注视着,直到他走或驶离视线,我们这才返回家门。我们也可以同样的方法来观照呼吸:如果呼吸粗大,我们知道它是粗的;如果它是细微,我们知道它是细的。当它愈是细微,我们愈要跟进,同时使心觉醒,最后,呼吸会全然地消失,而所存留的,只是清明觉醒的感受,这便叫做“见佛”。我们所拥有的那种清楚的觉知称做“哺哆”,是正知者、觉醒者、光明者,那是与佛陀,与清明、觉知相遇而同住的。因为入灭的,只是历史上血肉之躯的佛陀,真正的佛陀——就是清澄、明觉的,今天我们仍能经验及达到,而如果我们达到它,便是与佛陀的心相应了。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