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佛教相关 > 心理健康 > 正文内容
社会问题(2)
科学相关(42)
心理健康
防病治病(76)
养生保健(79)
护生环保(71)
人生哲理(109)
少儿教育(44)
儒道诸家(0)
文化教育(0)
感恩报恩(74)
爱心满满(130)
软件下载(0)

佛法给心理学家荣格的启示

心理健康  时间:2022-02-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名心理学大师、精神病医生。1875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本世纪20年代,曾到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进行几次旅行考察,开始研究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广泛考察了古代神话及祭祀仪式。荣格在人格结构问题上,提出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1961年去世。


  佛法带来的启示

  在西方心理学无力验证人的精神现象与跳脱经验主义的研究范畴的同时,被西方称为“心智科学”的佛法将取代自豪的理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心理疗法去终极解除人类生存的焦虑。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弗洛依德,也确从弗洛依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弗洛依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弗洛依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弗洛依德的理论。荣格说,自己并不是弗洛伊德的反对者,只是学问的忠诚者,对弗洛伊德他依然。


  荣格曾说,他对东方学问的喜欢可以称做“心灵上的朝圣”,印度文化、易经、老子、炼金术、孔子,他都有涉猎,对于佛禅更是喜爱有加。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荣格在《向死者的七次布道》中,说到的“虚空”与佛教的“空”,“充满”与佛教的“色”相对应,指出实与虚,生与死,同与异,明与暗,热与冷,以及时空、善恶、美丑等是成双成对,两相对立,相互制约的。荣格的这种二元性的超越和对立极性合一的思想,被某些西方荣格学者认为正是藏传佛教修行的终点。佛教徒的修炼,是在自己身心的“微观宇宙”中寻求“阴”和“阳”的合一,从而在“彻悟”中体验伟大的宏观宇宙初始的统一和完满。荣格从中受到启发,提出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另外有许多人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来源于佛教中所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启示。

  心理学与生存焦虑

  生存焦虑是用来应付生活中种种难题的不安与忧郁,当人从这种历程中得知自己的局限性之后,宗教便会适时出来。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焦虑,它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九七三年罗依斯(ROYCE)首次把宗教与生存焦虑结合起来研究发现,生存焦虑是用来应付生活中种种难题的不安与忧郁,当人从这种历程中得知自己的局限性之后,宗教便会适时出来。怪不得心理学家罗·普鲁伊塞(POULPRUYSER)会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宗教似一种营救工作,它是在人喊救命时产生的。”

  我们可以说:宗教是用来解救人心的。不论人们是否认真思索过这些观点,我们的确无法应付某些困难的局面,诸如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压力、恐惧、孤独、紧张、妒嫉常常困扰著我们,例如战争、死亡、重病、饥饿,也提醒我们生命受到的某些威胁,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无法避开战争、避开死亡、避开大自然的突袭,所以更需要宗教,西方的心理学在一八七三年从哲学的领域抽离,渐渐离开宗教的轴线,成为独立的一门学问,东方的治心者一直以“宗教”做主轴。原本他们以为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野,荣格说,没料到这样的科学却成了另一种局限。在西方心理学无力验证人的精神现象与跳脱经验主义的研究范畴的同时,偏执、浅薄、科学上的宗派主义又兴起,这些令人困惑的事,促使荣格走进神秘主义的领域,它丰富了荣格心理学,也丰富了西方心理学的观照。

  宗教是治心的,尤其是佛学本来就是“心智科学”,它将取代自豪的理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心理疗法。它是解除人类生存焦虑的最低底限。


(0)
0%
(0)
0%
本文地址:https://www.juewu.org/wenku/fjxg/xl/41406.html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