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百科 > 佛教人物 > 正文内容

清远法师

佛教人物  时间:2023-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清远法师
清远法师

  清远法师,字妙梵,号云堂、白云山人,1968年出生于湖北随州。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河南桐柏山云台禅寺住持。 

中文名: 清远法师 出生日期: 1968
别名: 字妙梵,号云堂 职业: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民族: 信仰 佛教
出生地: 湖北随州 代表作品: 《法缘》

  清远法师,字妙梵,俗姓王,名新国,1968年出生,湖北随州人,汉族,大学本科文化,桐柏山水帘寺首座。1985年于河南桐柏山水帘寺依印恭上人出家,在桐柏山灵台兰若随师学修两年,1987年离山前往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参学,随后到广东韶关南华寺僧伽培训班学习并结业。

  1988年春1990年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深造,同年接南华寺方丈惟因老和尚禅宗门下洞云宗法卷,号日弘,为洞云宗第51代传人。

  1994年5月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后分配至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工作,负责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的管理工作。

  2002年9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2003年2月起,担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5年2月增补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同时还兼任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广化寺、广东韶关南华寺、湖北黄梅五祖寺、河南淅川香严寺首座等职。

  2006年出执河南桐柏山云台禅寺住持。

  在广东、南京、北京的僧伽培训班和佛学院学习期间。先后担任南华寺僧伽培训班班长兼南华寺悦众,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第三届学员班组长兼校报编辑,中国佛学院90级学员班第一组组长、中国佛学院第三届学生会联络部长、法源寺维那、院刊《法源》编辑等。

人生历程

  1968年出生于湖北随州,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结业(2006年)。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河南桐柏山云台禅寺住持。

  1985年8月于河南桐柏山水帘寺依印恭法师出家。

  1987年5月前往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参学,随后到广东韶关南华禅寺僧伽培训班学习并结业。

  1988年4月在南华寺受三坛大戒,同年8月考入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学习两年毕业。

  1990年8月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

  1994年5月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后分配至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工作。

  2002年9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2003年2月起,担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5年2月增补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05年3月被聘请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2005年8月当选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06年2月就任河南桐柏县太白顶云台禅寺住持。

  2006年11月当选为河南省南阳市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8年1月增补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08年7月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2010年3月任中国佛教协会寺庙工作办公室主任。

  同时兼任的有: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佛教协会名誉会长(2005年);

  中华佛教文化年鉴顾问(2006年);

  广东曹溪佛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

  兰州佛教报恩慈善功德会名誉会长(2007年);

  中国学院栖霞山分院三论宗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

  《正信》、《慈缘》杂志顾问,《惜缘》杂志导师;

  北京广化寺首座、广东韶关南华寺首座、湖北黄梅五祖寺首座、上海龙华寺首座、河南桐柏水帘寺首座、河南淅川香严寺首座、兰州报恩寺首座。

主持道场

  云台禅寺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西南三十华里固庙村南7公里的桐柏山(白云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是方圆200公里的最高峰,南望楚地,北眺中原,系千里淮河发源地。寺院座北朝南,有僧房46间,殿堂7座18间,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寺院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 云台禅寺为佛教圣地、临济宗白云系的祖庭。由清至今历经沧桑,期间屡有兵患匪祸此来彼往,至1949年,除石观外佛寺成为废墟。1989年以来在主持僧性墨、海长法师的努力下,率众僧尼居士四方化募,辛勤劳作,历时7年,耗资400余万元,依次建成天王殿、祖师殿、观音殿、三圣殿、卧佛殿、大雄宝殿、罗汉殿。1996年冬县政府动员数万民众,开山斩石、填壑凿壁,修通水帘寺至太白顶云台禅寺的道路,驱车可达云台禅寺下的小平顶。现云台禅寺呈现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蒸腾景象。

  2006年2月10日,河南桐柏山云台禅寺新任住持清远法师回山到任,受到了寺院两序大众的热烈欢迎。

  云台禅寺为临济宗白云系的祖庭,在佛教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目前白云系弟子遍及全国各地,僧尼数千,号称“九山百寺千僧”。

  受云台禅寺两序大众礼请,清远法师慈悲,于2月10日到就任该寺住持。清远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早年出家于桐柏山水帘寺,追随临济宗第45代接法传人印恭上人学修多年,在教界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

  按照丛林仪规,清远住持与寺院大众经过民主协商,研究确定了寺院重要执事,并就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

  当地政府宗教部门领导及佛教协会负责人应邀参加了当日的请职仪式和全寺座谈会。

演讲弘法

  1998年,清远法师参加广东省佛教协会举办的中国佛教二千年学术研讨会,发表《坛经思想的源流及其特色》的论文,并被收入论文集;2000年9月,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市佛教协会主办、上海玉佛寺承办的“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在会上发表“从加强佛教自身建设谈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演讲,颇受好评,演讲稿被收入论文集; 2001年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在普陀山举办的“佛教与环保演讲会”,获得优秀奖,随后,在北京举行的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发表题为“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的演讲。

  清远法师自1994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以来,先后随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出访泰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其中随中国佛教代表团1994年护送佛指舍利出访泰国,2001年护送佛牙舍利出访泰国,2004年护送佛指舍利出访香港,都是国家的重要出访活动。

书画艺术

  清远法师在《法音》、《佛教文化》、《香港佛教》、《三佛网》等佛教刊物和网站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清远法师的书法作品清雅端庄、禅韵悠远,在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为抗洪救灾发起的书画义卖活动中,捐赠作品义卖;2002年10月,作品被收入广东南华寺建寺1500周年书画集;同年,参加江苏省佛教界首届书画展,作品被展出和收藏。还为南京毗卢寺、大连玉佛寺、五大连池钟灵寺题写匾额和楹联,书法作品还被湖北黄梅五祖寺、湖北黄石东方山弘化寺、湖南南岳上封寺、兰州报恩寺、辽宁营口楞严寺、广州六榕寺等寺院收藏。

放生法会

  2008年8月17日,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河南桐柏山云台禅寺住持清远法师率众居士在北京郊区翠明湖举行放生法会,共放生了各种鱼类数十公斤。清远法师等为放生的鱼类诵经祈福、授三皈依祈愿它们离苦得乐,趋向菩提解脱之道。

  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正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然而破坏环境及生态平衡的根本原因却是我们自己。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出种种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却没有真正解决人类自身的错误认识和价值取向。在这种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聚会在这里,探讨佛教与环保这一命题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下面,我拟从佛教的环保理念和环保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佛教与环保的密切关系。

  在佛教传入我国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徒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本身即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这集中体现于生活节俭及素食、放生、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活动中。佛教的环保实践,不仅有利于佛教徒的自我完善,有利于祥和社会、服务人群,同时也昭示出全球生态保护的根本出路,即从我做起,提高认识,人人参与。佛教所蕴含的深刻环保意识,通过解读佛教经典,考察古往今来佛教徒的实践,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挖掘、整理、普及佛教环保理念,必定能够为解决当今生态危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佛教

  缘起思想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被生,此灭故彼灭”,这是佛教的缘起思想,充分说明了人与世间万物有着和合共注唇齿相依、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同样,佛教的“依正不二”理论告诉我们,主体的人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地球是人与万物共有的空间,多样性的共生环境是维持我们世界和谐的重要基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等于毁灭人类自身。

  佛教认为“山川草木悉有佛性”,大自然被看作是佛性的显现,万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天台宗的湛然大师主张“无情有性”说,即没有情感意识的山川、草木、大地、瓦石等,都具有佛性。禅来更是强调:“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价值。基于这一缘由,清净国土、珍爱自然是佛教徒的庄严使命。《南传大藏经》“长部”中有这样的记述:“沙门瞿昙,不应采伐如是等诸种之种子与诸种之树木”。

  可见当时已认识到植物、种子的尊严性而告诫采伐树木和残害种子的行为。这对今天的自然保护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佛教生命观的基调

  是众生平等、尊重生命,并据此提出了“不杀生”的主张。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戒杀放清远法师生的思想来自佛教戒律,其内涵是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人类应设身处地为它们着想,维护它们的生存空间。戒杀放生、保护生态平衡及惜福知足的思想是佛教环保的重要理念之一。佛教认为生命是依业受生,众生在过去生中互为六亲眷属,只是由于业力果报的不同,使它们现世沦落到被人屠杀的下常佛陀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是平等的,因此佛教提倡善待一切生灵,戒杀、放生,报众生恩。

  放生活动盛行于中国,也流传于日本、韩国等地,体现了佛教生死轮回的因果观念和提倡众生平等、救济众生的生命危难及痛苦的慈悲精神。在中国民间,放生是颇受尊敬的善行。今天,放生已经成为汉传佛教重要的佛事活动之一。每逢佛菩萨的诞日,放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过去放生仅仅是一种慈悲精神的体现,那么到了今天,放生活动同时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中国汉传佛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主张素食,这种优良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对中国民间的素食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食是落实不杀生戒的有力保证。素食的根本目的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慈悲佛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今天,动物种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被人类残杀了。可以肯定地说,素食对于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什么能够比素食更能改善人的健康和增加人在地球上的生存机会了。

  生活环保

  是当代佛教服务社会的另一重要方式。以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指南,将环保理意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以宗教的愿力落实环保。佛教所提倡的简朴、惜福的观念与现代环保运动所推崇的绿色消费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生活环保,则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不使用一次性快餐容器,减少使用化学类洗洁剂,实行垃圾分类。提倡无污染饮食、绿色食品,动员信徒参加资源回收、净滩、净山、植树、节水等活动。节约是环保的重要方式之一,应大力提倡节约,从身边的件件小事着手,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让节约的思想深入人心,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